不要以為天氣乾燥就沒有「濕」,不少香港家庭因為各種原因需要在家居內「曬衫」,衣物的水分蒸發造成潮濕的環境。加上都市人生工作繁忙、思慮又多,兼之飲食多生冷油膩甘甜,損傷脾胃,脾胃運輸及轉化水液功能減弱,生成內濕。

當然香港春夏雨水霧水多,外濕尤其嚴重。在內外夾攻之下,濕氣就會於體內積聚,跑到舌頭就形成又厚又白的舌苔;跑到頭目就會覺得昏昏矇矇,沒精打采;跑到皮膚就會見痕癢及出水;跑到四肢則見肢體沉重腫脹,但最常見的還是困阻在腸胃中,見大便爛、胃脹不適、食慾減少、噁心嘔吐。

若出現以上症狀,便需要「祛濕」同「健脾」來消除症狀。中藥如茯苓、白扁豆及生薏仁既能健脾又能利小便。坊間有健脾同時化濕中草本沖劑,即沖即飲,免煲免燉,方便易用。當濕症消失,人就自然健康精神。